歷經九個多月的培訓,由白先勇擔任藝術總監、高校學生“挑大梁”的校園青春版昆劇《牡丹亭》,4月26日下午在江蘇大劇院首演。古老的昆曲藝術,在青年學子的演繹下,煥發出新的生命力。
舞臺上,清麗婉轉的曲調、細致打磨的唱詞,大學生演員們全情投入,演繹了一場包括《游園》《驚夢》等9個折子、時長150分鐘的大戲。“杜麗娘”與“柳夢梅”超越生死的浪漫故事,讓觀眾沉浸其中。
觀眾陳藝璇表示:“他們在舞臺上的時候,他們的那些身段唱腔非常有昆曲的古典韻味,但是他們的眼神中我感覺又透露著年輕人的靈動。”
校園青春版《牡丹亭》是東南大學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,由著名作家、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總制作人白先勇擔任藝術總監,江蘇省蘇州昆劇院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原班人馬親自教學,來自全國29所高校的50名在校學生擔任演員與演奏員,他們大多不是科班出身,憑借著對昆曲的熱愛,從去年夏天起,每個周末和假期,從全國各地趕往蘇州集中培訓。
校園青春版《牡丹亭》柳夢梅扮演者、東南大學學生范宇鵬表示:“比如說像腳下的話,那就只有跑圓場,一天30個、50個這樣跑下來,腳底下可能會有些變化,然后這個肩不能亂動,包括腰,那只能通過不斷地去跑圓場,不斷地訓練,嗓音的話就是不斷地唱。”
校園青春版《牡丹亭》演奏員、蘇州大學學生張早早表示:“在參加這個項目之后,我覺得它帶給我不僅僅是享受,而且我有一種想要把它傳承下去,想要自己去當昆曲傳播的種子,然后讓更多的人,去發現昆曲的美。”
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趙天為表示:“我們有一個口號叫“最古老+最青春”,然后又是非遺的昆曲藝術,加上我們青春靚麗的高校學生,希望給大家打造一場視覺的、文化的、品味的盛宴。”
白先勇說,20年間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在海內外40多所高校巡演,培養了數十萬高校學生觀眾,將昆曲觀眾的平均年齡整體拉低了30歲。此次首演的校園青春版《牡丹亭》,是青春版《牡丹亭》的延續,讓高校學生從觀賞昆曲、研究昆曲,到自己登場演繹昆曲。
著名作家、校園青春版《牡丹亭》藝術總監白先勇表示:“基本上這些大學生 都沒有基本功 ,他們把這么難的這么一種藝術,在幾個月,或者一年之中能夠把它基本學下來,我想對他們鼓勵很大的。”